top
请输入关键字
《Science》报道陈十一教授研究小组关于旋涡形成机理的最新成果
2006.03.08

   《Science》杂志3月6日报道了陈十一">陈十一教授和美国Johns Hopkins大学、Los Alamos国家实验室合作研究的旋涡形成机理的最新成果,该工作发表在3月3日出版的美国《物理快报》(PRL)。报道指出,陈教授等的研究成果对认识旋涡的物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从水池里的小旋涡到飓风、海洋流动和金星上巨大的风暴,旋涡无处不在。旋涡的形成过程有两种可能:要么像华尔街小公司整合力量形成大公司那样,由小涡合并形成大涡;要么大涡像吸血鬼那样,把小涡的能量抢夺过来,通过不断掠夺来维持其自身存在。陈十一">陈十一教授和他的合作者通过系统的实验和数值模拟发现,在二维情况下,旋涡的能量是从小涡流向大涡,符合“吸血鬼”模式。
    这一发现,证实了上世纪七十年代Robert Kraichnan从数学上提出的著名假设,可以帮助人们构造更好的计算模型,更精确地预测和更好地理解飓风、海洋涡流和气象,上述这些重要的应用问题基本是二维的。《Science》报道引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计算物理学家Philip Marcus的评论说,对于二维旋涡间的能量流动,“这篇文章提出了一个非常新颖和显得合理的机制”。
    陈十一">陈十一教授目前任北京大学澳门十大赌厅网院长,科学与工程计算中心主任,湍流与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首批长江特聘教授。他是美国物理学会高级会员,他还担任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Physics 杂志副主编及Acta Mechanica Sinica 主编之一。目前,陈教授的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运用理论和大规模数值模拟来探讨湍流的物理机制、多相流、颗粒流以及微尺度流动等前沿科学问题。

相关链接:
《Science》报道:
http://sciencenow.sciencemag.org/cgi/content/full/2006/302/2

《物理快报》文章:
http://scitation.aip.org/dbt/dbt.jsp?KEY=PRLTAO&Volume=96&Issue=8